旅游风向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跟团旅游

文章内容

上海已开始二次感染_上海已开始二次感染最新疫情

zmhk 2024-06-01
上海已开始二次感染_上海已开始二次感染最新疫情       现在,请允许我来为大家解答一些关于上海已开始二次感染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关于上海已开始二次感染的讨论,我们开始吧。1.
上海已开始二次感染_上海已开始二次感染最新疫情

       现在,请允许我来为大家解答一些关于上海已开始二次感染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关于上海已开始二次感染的讨论,我们开始吧。

1.上海1.1万感染者出院,已经患过新冠的人还会二次被感染吗?

2.11月26日上海社会面新增2例本土确诊和2例无症状

3.新冠二次感染,有多严重?

上海已开始二次感染_上海已开始二次感染最新疫情

上海1.1万感染者出院,已经患过新冠的人还会二次被感染吗?

       上海1.1万感染者出院,已经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有可能会二次被感染,但复阳并不代表着他们会传染他人,因为停留在他们核酸的病毒是很微量的,根本不足以对周围人造成传播风险。

       已经感染过新冠的人还会二次被感染,没有什么人事无敌的,而且新冠病毒如果交叉感染并且出现更新和更强大的变异毒株,那么感染他们并不奇怪。目前我们要清晰认识到的是他们回到社区其实是比较安全的,我们不必太过担心。

已经患过新冠的人有可能二次被感染:但他们传染他人的概率很低

       已经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当然会二次被感染,除了我们所说过的复阳这种情况以外,他们就算身体有抗体,但是也抵挡不住新的变异毒株的侵扰。根据专家表示,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会导致自己产生一种新冠病毒抗体,同时他们核酸内有可能会存在微量的病毒,但这些病毒并不足以对他人造成传播威胁,反倒是一些更强大的病毒能够感染他们,所以患过新冠病毒的人并非没有可能再次被感染,这是我们必须清晰知道的事情。

我们不必担心感染者回到社区

       其实他们回到社区真正压力大的还是感染者的邻居们,邻居们对于新冠病毒没有一个正常的认识,新冠病毒感染者感染并且痊愈出院以后就算复阳也不会对其他人造成感染威胁,这是我们必须清晰认识到的事情。反倒是我们要注意自己的卫生清洁情况,千万不要接触到不熟悉的情况和不熟悉的人,这样让我们感染的概率反而是很大的,我们感染这些已经出院的感染者概率会更大。所以说,目前的数据表明感染者出院是比较安全的,我们不必担心他们回到社区以后对社区会造成负面影响。

11月26日上海社会面新增2例本土确诊和2例无症状

       这几天,有多位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自己感染新冠病毒,由阳转阴后,抗原检测又“复阳”。

       12月7日,河南的夏女士表示:经历了高烧、浑身酸痛和味觉失灵等几天后,我在家自测抗原结果为阳性。经过居家治疗,12月9日、10日在症状消失后,连续两天抗原结果显示为阴性。但是12月12日由于同住人出现发烧、咳嗽等症状,再次自测抗原,结果显示为阳性。

       有类似的情况的还有家住北京的崔女士:我是在12月8日,高烧的第二天抗原检测出阳性的,12月10日基本上已经不发烧了,12月14日在抗原转阴两天后,今天我又开始低烧了。

       没症状为什么“又阳了”?自己到底阳不阳?“复阳”是因为没好彻底?

       这些问题让夏女士和崔女士感到十分困惑。

       对此,上海长海医院一位感染学专家表示复阳需要经过核酸检测来确认,所谓“复阳”不排除自测抗原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即使核酸检测也显示阳性,“复阳”也并意味不是指疾病的再次复发,很可能是当初还没有痊愈,或是体内还残留病毒核酸片段,这种情况不会造成疾病传播。

       这两位的情况,一个是出现同住人感染情况,同住人感染势必会造成病毒在居住环境内的扩散,此时处于同一居住环境下的人员抗原结果存在‘假阳性’的可能。

       而另一位抗原“阴性”后,又出现了类似症状,不排除该患者仍处在病程内,此时病毒载量较之前有所下降,因抗原检测敏感性的问题,抗原结果当时呈现假阴性的情况。“抗原检测结果呈阴性,意味着新冠病毒载量下降到了一定范围内,从传播的角度而言,此时患者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已显著降低。

       对于如果是核酸也显示阳性,该位感染科专家强调,对于“复阳”不必过于恐慌,大多数核酸复阳可能是体内残留的病毒核酸片段,不会造成疾病传播。打过疫苗的群体,感染新冠病毒后会调动起机体的免疫记忆,3~6月内对于同一毒株的感染可能性极低,只要出行时做好个人防护,不必过于担心。

       那么,二次感染比例究竟有多高?

       我们整理了30余篇国际学术报告,

       答案都在这里了!

       “感染后会再次感染吗?”“首批阳过的同事又阳了,是二次感染吗?”近期,二次感染是网友们热议的话题之一。

       首先要明确的是,那种几周内再次检查出阳性的基本不是“二次感染”,而是通常所称的“复阳”,即尚处于恢复期的患者,其体内感染的病毒没有完全清除,会出现核酸或抗原阳性的情况,但基本没有传染力。

       二次感染,是指在一定时间跨度后,感染者康复后再次出现新冠症状、体内病毒量回升的现象。

       相较于复阳,二次感染者体内病毒量相对较高,CT值一般低于35,而复阳者一般高于35。

       此外,二次感染的时间跨度较长,一般在3个月以上,但随着感染次数的增多,时间跨度也将缩短。

       根据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报告,第一次和第二次感染间隔中位数为79天,第二次和第三次感染间隔中位数为65天。

       那么,与此前毒株相比,奥密克戎导致的二次感染率更高吗?重复感染带来的影响是否会更大呢?

       奥密克戎更易二次感染

       根据15篇相关学术报告,奥密克戎更易导致二次感染。

       以意大利费拉拉大学今年7月底发布的报告为例,研究者收集了来自亚洲、欧洲、北美洲等数个国家91项研究数据,时间跨度为2020年8月至2022年6月,包含1500万名参与者数据。

       研究发现,新冠病毒的二次感染率在逐渐提高,早期毒株Alpha的二次感染为0.57%,德尔塔的二次感染增加至1.25%,而奥密克戎的二次感染率是Alpha的5.8倍,达到3.31%。

       但即使这样,也有最少约85%的民众不会二次感染。

       从实际数据上来看,英国在进入奥密克戎阶段前,累计二次感染人数并不多,截至2021年12月13日,累计二次感染人数为9.7万人,占当时总感染数的0.1%。

       而进入2022年后,二次感染人数激增,截至2022年12月7日,累计二次感染人数已达到137万人,占总感染人数的6.75%。

       从时间分布上来看,二次感染的新增人数在逐渐减少。

       英国二次感染主要集中在第一波奥密克戎阶段,峰值曾达到2万人,即一天内便有2万人二次感染。而在后续几波疫情中,二次感染的新增人数逐渐下降,目前平均每天有1千人。

       相同毒株二次感染机率小

       哪些因素会增加二次感染的机率?

       首先,与首次感染的毒株有关。

       由于新冠病毒不断变异,不同谱系毒株间存在一定差异,同一毒株引发的二次感染机率较小。

       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若感染者首次感染的便是奥密克戎BA.4/BA.5,再次感染这一毒株的人群占比仅为0.7%。

       但若感染者首次感染的毒株为德尔塔,或是奥密克戎BA.2,那么再次感染奥密克戎BA.4/BA.5的机率便较大。

       抗体有效性随时间递减

       其次,二次感染风险和感染时间也有关系。

       根据12篇相关学术报告,距离首次感染时间越远,体内抗体的保护作用越弱,便越容易发生二次感染。

       根据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今年9月在《柳叶刀》发表的论文,在感染奥密克戎3到5个月间,体内抗体的保护性为51%,而当距离首次感染6个月后,体内抗体的保护性已低于25%。

       此外,与Alpha、德尔塔相比,感染奥密克戎后抗体保护性的下降幅度更大。

       在感染Alpha、德尔塔后的3至5个月,感染者体内抗体的有效性仍分别达到86.6%、91.3%,此后下降幅度有限,最低值依旧在60%以上。

       特定职业更易感染

       二次感染的风险还和职业有关。

       常暴露在病毒环境的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更易二次感染,在《柳叶刀-区域健康》今年8月发表的相关论文中,调查了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2月25日印度医护人员的感染和再感染密度。

       据统计,学生、行政/文职人员的二次感染率为15.4%,与之相比,护理人员的二次感染率最高,占统计人数的40.8%,医师的二次感染率也达38.6%。

       相较于学生、行政/文职人员,医师的二次感染风险是其2.71倍,而护理人员的风险则达到2.89倍。

       性别对二次感染的影响较小。

       年轻人更容易二次感染

       而从年龄上来看,根据8篇学术报告,相较于老年群体,年轻群体更容易二次感染。

       法国国家公共卫生机构在今年3月发表的论文中观察了法国2021年3月2日至2022年2月20日二次感染情况,据统计,累计二次感染人数达到58.4万人,占总感染人数的3.1%,其中99.1%为二次感染、0.9%为三次感染。

       而在二次感染的患者中,18岁至40岁的占比最大,为51.1%,其次是低于18岁、41岁至60岁人员,二次感染的占比分别为23.6%、20%。而老年群体的占比较低,61岁至80岁的占比仅为3.8%,而大于80岁的占比为1.4%。

       从美国华盛顿州发布的10月12日发布的报告来看,18岁至34岁也是二次感染的主要人群,占比为37.8%,而65岁以上人群仅占7.4%。

       需要解释的是,年轻群体更易二次感染,不是生理原因,而是与其社会活动情况有关。

       美国俄亥俄州护理研究中心的学者解释,相较于老年人,年轻群体的社会活动更频繁,更容易暴露在有病毒的环境中,因此二次感染的机率更大。

       疫苗能有效降低二次感染概率

       那么,如何降低二次感染的机率呢?

       塞尔维亚伏伊伏丁那公共卫生研究所学者表示,相较于年轻群体,老年群体之所以二次感染率较低,是因为他们通常优先接种疫苗,包括第三针加强针,由于疫苗接种率较高,二次感染的机率便下降。

       根据意大利萨科等学者的研究,在意大利,未接种疫苗者的二次感染风险是已接种者的2.9倍。

       并且,随着接种针数的增多,二次感染的风险逐渐下降。

       根据5月发表在MedRxiv上的研究论文,相较于未接种疫苗且未感染的患者而言,此前感染过非奥密克戎毒株的患者,体内抗体的有效性为44%;而随着疫苗接种计数的增加,体内抗体的有效性也不断增多,对于已接种三针疫苗且有感染经历的患者而言,抗体的有效性达到83%。

       并且,接种疫苗也可有效降低二次感染的住院风险。

       同上述论文,相较于未接种疫苗且未感染的患者而言,接种3剂疫苗后,体内抗体对于防重症的有效性达到91%。

       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与感染后体内抗体一致,疫苗预防二次感染的有效性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

       根据意大利学者的研究,当疫苗接种超过120天,已接种者与未接种者间二次感染的风险缩小至1.53倍。

       根据印度医学科学研究所今年8月发表的论文,完全接种两剂疫苗后,其有效性在14至60天内最高,为52.5%。而在疫苗接种4个月至6个月后,有效性仅剩29.4%。

       二次感染重症率下降

       相较于首次感染,二次感染所导致的疾病严重程度有所下降,包括住院率、ICU重症率、病死率等。

       根据康奈尔大学流行病学组今年3月发表的研究,严重的二次感染是很罕见的,只有0.1%的病例出现了严重症状,且没有一例出现危急症状。

       根据雅典大学医学院今年9月发表的研究,相较于首次感染,二次感染以轻症状为主,特别是在奥密克戎感染者中,轻症状的占比达到99.17%,较为严重与紧急情况的占比则为0.78%、0.05%,都低于首次感染。

       并且,二次感染出现合并症的机率也有所减少。

       合并症是指与原发疾病同时病发的一种或多种疾病,包含生理与心理上的情况。

       同样根据上述雅典大学医学院学者的研究,相较于首次感染,二次感染患者中无合并症的占比提高,出现多个合并症的占比也有所减少。

       此外,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健康信息学研究所表示,即使是老年群体,二次感染所带来的住院风险都有所下降。

       根据其今年5月发表的论文,在英国2264名长期护理中心居民中,再次感染患者的入院风险低于首次感染的患者,仅为首次感染入院的21%。

       因此,对于二次感染,大家不用过度担心,落实好防护措施,包括戴口罩、注意手卫生、保持社交距离等。并积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以降低感染风险。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作者:连俊翔宋冬辰

       部分综合自健康时报等

新冠二次感染,有多严重?

       2022年11月26日)举行的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虞涛通报:

       11月26日,上海市社会面新增2例新冠病毒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和2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市、区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机制立即响应,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相关人员排查、采样检测和防控管理,落实相关场所及环境终末消毒等防疫措施。

       上海社会面新增本土2+2详情

       感染者1:女,50岁,居住于闵行区吴泾镇星火村,常态化核酸检测中发现结果异常,经疾控部门复核为阳性,被诊断为新冠病毒肺炎本土确诊病例。现已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隔离治疗。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感染者活动轨迹除居住地外,主要涉及闵行区景联路189号7号楼2楼上海紫轩印务包装有限公司、放鹤路50号5号楼员工宿舍、龙吴路5521号回头客休闲食品、剑川路99号1楼吴泾菜市场。

       感染者2:男,26岁,居住于普陀区石泉路街道静宁路155弄,常态化核酸检测中发现结果异常,经疾控部门复核为阳性,被诊断为新冠病毒肺炎本土确诊病例。现已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隔离治疗。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感染者活动轨迹除居住地外,主要涉及浦东新区向城路15号锦城大厦。

       感染者3:男,39岁,居住于杨浦区长海路街道佳木斯路远东一村,常态化核酸检测中发现结果异常,经疾控部门复核为阳性,被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现已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隔离医学观察。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感染者活动轨迹除居住地外,主要涉及虹口区东大名路1050号,杨浦区国顺东路224号老面馆,黄浦区南京东路228号B2层哈氏上海哈尔滨食品厂和麦玲珑馄饨面。

       感染者4:男,50岁,居住于虹口区江湾镇街道万安路1323弄,常态化核酸检测中发现结果异常,经疾控部门复核为阳性,被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现已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隔离医学观察。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感染者活动轨迹除居住地外,主要涉及虹口区大连西路296号。

       相关人员场所排查情况

       截至11月26日16时,共排查到这4例阳性感染者在沪密切接触者468人,均已落实隔离管控,其中436人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其余正在检测中。

       累计筛查相关风险人员492059人,其中349359人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其余正在检测中。

       累计排查相关场所的物品和环境样本210件,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上海四地列为高风险区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和《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相关规定,经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决定,将闵行区吴泾镇星火村6组50-53号、普陀区石泉路街道静宁路155弄9号、杨浦区长海路街道佳木斯路远东一村3号、虹口区江湾镇街道万安路1323弄45号等4个区域划为高风险区,将闵行区吴泾镇、虹口区江湾镇街道的其他区域划为低风险区。

       上海常态化核酸免费至12月31日

       近期,本市本土疫情主要与外省市疫情外溢相关联,而且涉及的省市数量逐步增加,发现的社会面阳性感染者数量增多,涉及的场所、行业和人员多样复杂。经基因测序发现,主要由奥密克戎变异株及新的变异亚型引起,传播速度更快、传播更加隐匿、免疫逃逸更强。

       考虑到当前疫情防控形势较为严峻,为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为方便市民进行核酸检测,各区每周至少安排2次社区便民核酸检测服务。同时,全市常态化核酸检测点免费检测服务延长至2022年12月31日。上述措施将根据疫情形势和防控要求动态调整。

       请广大市民自觉遵守防疫有关要求,继续落实好规范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定期测核酸、主动扫“场所码”、做好“手卫生”等个人防护措施,主动接种新冠疫苗。若出现发热、咽痛、咳嗽、味觉嗅觉减退等“症状”,请做好个人防护及时到就近的发热门诊规范就诊,就医途中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奥密克戎大规模流行以来,整个社会对疫情感染的态度急剧转变,每个人都做好了被感染的准备。

       然而,第一批感染者才刚刚开始康复,网络上就已经充满了关于“二次感染”的讨论。“感染次数愈多,免疫力越差”“重复感染会死”等论断也开始出现。

       人们最担心的问题主要还是重复感染对身体造成的伤害。

       有人引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医学》在2022年11月刊登的一项研究结果,认为和首次感染患者相比,重复感染导致死亡风险增加117%,住院风险增加232%。然而这篇报告的研究对象是平均年龄63岁的美国退伍军人,是否适用于普通人存在争议。

       今年9月《柳叶刀-区域健康(欧洲)》刊登的一项研究指出,99.17%的二次感染都是轻症,只有少数为重度(0.78%)或危重(0.05%),再感染比初次感染症状更轻,只有1.08%的二次感染者需要住院治疗,相比之下,初次感染住院治疗的比例为 3.66%。

       不过,群体不能代表个体,个体不能代表群体。为了了解重复感染新冠后的真实情况具体是什么样的,塔门采访了9位重复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希望从感染症状、重复感染相隔时间、应对和预防措施等方面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一、新冠二次感染后,身体症状如何?

       目前,关于新冠二次感染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根据我国台湾地区疫情指挥中心2022年9月3日公布的诊断标准,确诊新冠病毒感染14天后,再次确诊,为二次感染。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新冠病毒的二次感染应在初次感染之后至少90天,如果间隔不到90天,但发现了感染不同分支的证据,这也判定为二次感染。

       这次,我们采访了两次感染间隔2-9个月的9位朋友,他们的感染症状有很大差异,有人第二次感染症状更轻,有人重复感染后体力明显下降,也有人初次感染症状很轻,二次感染加重了好几倍。

       1. “第二次症状比第一次轻”

       芊眠,女,29岁,未接种疫苗

       2022年4月第一次感染,2022年12月第二次感染,间隔8个月

       总体来说第二次症状轻很多,上次像大号流感,这次像普通感冒。

       第一次感染发烧了3天,最高38.7度左右,喉咙痛,有点咳嗽。发烧的时候很不舒服,什么饭都吃不下,吃连花清瘟还吐了,我在床上躺了两三天,第十天才转阴。

       第二次是我爸妈先感染的,传染给我女儿,第二天我也中招了。主要是喉咙痛,第二天开始低烧,最高37.8度,可以明显感觉到疼痛从喉咙沿着鼻咽管向上迈进,之后出现了轻微鼻塞、头疼、流鼻涕的症状。这次比上一次转阴要快,周六测出阳性,周三做抗原已经阴了。

       我觉得抗体还是有作用的,因为这次是家人之间传染的,应该是同一种毒株,但我爸妈是第一次感染,他们的症状要重很多。我和我老公都是二次感染,症状比较轻,甚至生着病,我还能从早到晚带娃玩一天。

       木木,男,39岁,已接种3针疫苗

       2022年3月第一次感染,2022年12月第二次感染,间隔9个月

       今年3月我在韩国感染过一次,当时连续发烧了4天,烧到39.4度左右,感觉头疼、浑身酸痛。我吃了退烧药,到第五天才慢慢好一点。

       后来我到中国,因为工作原因,经常有外地司机到公司来,我觉得第二次感染就是从外地司机开始的。有一天晚上,我和同事一起在家里吃饭,第二天他觉得身体不太舒服,我做抗原发现自己也感染了。

       第二次症状比第一次轻很多,还是有点发烧,身体酸痛,但没有第一次那么难受了。有流鼻涕的症状,就像感冒一样。

       因为不太熟悉哪种药更好,我只吃了连花清瘟和999感冒灵,后来觉得吃药很麻烦,就没再吃了。感染那几天我还一直在工作、做家务,第五天虽然抗原还是阳性,身体已经不疼了,就像回到没有生病的时候一样。

       两次感染都是奥密克戎,我觉得第一次更疼,但这次感染后,我身上长了一个肿块,可能因为生病期间免疫力降低,身体出现了炎症,需要去医院切掉。

       被被,36岁,上海,已接种第1针疫苗

       2022年4月第一次感染,2022年12月第二次感染,间隔8个月

       今年四月底五月初,我在上海封控期间感染过一次,当时觉得喉咙疼、头疼,连续发烧了好几天,一直37.4度左右降不下来,第七天左右转阴。

       第一次转阴以后,身体很容易感到疲劳。后来上海解封,每天下班到家都觉得很累很乏力,躺在床上一直大口喘气,有一种身体被抽空的感觉。这种状态持续了一个多月,后来吃了复合维生素才改善。

       12月放开以后,身边很多人都阳了,先是坐在我旁边的同事测出了两条杠,公司让我们居家办公,后来我老公也测出了两条杠。我自己一直没事,还觉得第一次感染的抗体有点用。

       结果有一天觉得喉咙痛,打了好几个喷嚏,下午四五点钟嗓子突然哑了,我觉得不妙,测了抗原发现很淡很淡的第二条杠,就估计是中招了。

       第二次感染程度更轻,发了两天低烧,有一点咳嗽和黄痰,抗原在第五天转阴。不过现在还在居家办公,运动量很小,没有之前身体很虚的感觉。

       2. “二次感染,体能明显下降”

       程佳其,女,32岁,已接种3针疫苗

       2021年12月第一次感染,2022年2月第二次感染,间隔3个月

       我刚打完第三针疫苗,就二次感染了。

       没打疫苗之前,我已经有点轻微的咳嗽、喉咙痛,打完以后马上就加重了。周围那时候大家也都已经感染了,虽然我每天戴口罩、吃维生素,但也没用。本来以为第一次感染的抗体能起码再撑半年,没想到不过三个月以后就又“中招”了。

       虽然第二次感染也是一周就转阴,但这次感受到体能明显下降了:

       我信佛,本来每天都要做“大礼拜”(又称“磕长头”)。第一次感染的时候,虽然每天也很困,我还是能每天磕三四百个“大礼拜”。但第二次咳得死去活来,完全没力气了。

       第三次感染最开始症状很轻微,我没发烧,也没咳嗽。不到一周就转阴。

       但是今年我体能下降很厉害,动一动就会喘,现在确认是心脏供血不足、心肌缺血,看的中医说这是新冠后遗症。而且我觉得现在我的记性也变差了很多,答应好别人的事情经常会忘记。

       小胡,女,21岁,已接种3针疫苗

       2022年4月第一次感染,2022年12月第二次感染,间隔8个月

       第一次感染的潜伏期,喉咙一直不舒服,后来发烧了一个晚上,测出抗原是两条杠。

       当时比较严重的症状是咳嗽,断断续续咳嗽了快一个月,尤其是最开始的一个礼拜,每天晚上都会咳醒好几次,睡不了一个整觉,转阴之后偶尔还会咳痰。

       我已经打过两针科兴,感染之后过6个月可以打加强针,所以12月21日我去打了安徽智飞的第三针,本来想增强一下免疫力,结果打完第二天晚上就发烧了。我估计之前已经感染了,不过还在潜伏期,打完症状发作出来了。

       第二次感染我烧了一个晚上,咳嗽没有第一次严重,但是头痛、全身无力,在床上躺了两天,还有点流鼻涕。现在爬楼梯感觉很累,呼吸很困难,喘不过气,因为我家在5楼没有电梯,以前爬5楼我觉得还算轻松,不会累得气喘吁吁的,现在感觉呼吸都是痛的。

       小贝,女,28岁,已接种2针疫苗

       2022年3月第一次感染,2022年12月第二次感染,间隔9个月

       第一次感染比较严重,发烧、酸痛、乏力、咳嗽,各种症状叠加在一起。从3月26日开始,一直到清明节假期我都处于非常乏力、喉咙很痛的状态,发烧了三天,咳嗽持续了1个多月。

       12月11日那周政策放开,我和朋友去泡汤,过两天我朋友就阳了,14日我开始嗓子疼,一直到17日才测出弱阳,21号转阴。第二次感染阳的时间是蛮短的,但咳嗽一直到现在还没完全好。

       第二次感染主要是呼吸道的症状,吞刀子、咳嗽、嗓子哑说不出话,晚上会有轻微头疼,但睡一觉就好了。转阴之后有很明显的乏力,比如出门买菜,以前很轻松就走过去了,第二次感染之后你走过去会觉得很喘很累。

       从症状上来看,第二次是轻一些的,但从愈后的体力恢复上来说,第二次有明显的乏力。

       3. “初次感染症状较轻,二次感染明显加重”

       龙猫,女,24岁,已接种3针疫苗

       2021年12月第一次感染,2022年1月第二次感染,间隔2个月

       第一次基本无症状,轻微咳嗽,喉咙有点干而已。第二次发烧了,喉咙痛、头痛、背痛、鼻子堵,咳嗽也很厉害。

       主要还是我自己以为已经感染过了,不会再感染,就放心大胆地出去吃饭太多次,大大提升了感染率。我室友不咋出去吃饭,一直都是阴性。

       Max,女,24岁,已接种3针疫苗

       2022年4月第一次感染,2022年12月第二次感染,间隔8个月

       我第一次感染没什么症状,有轻微的喉咙痛、头晕,像扁桃体发炎的感觉,大概只疼了一天。

       但那之后,我明显感觉记性变差了,有时候会忘记工作上的事情,有时候身上带了一个东西,我还是会到处找。前段时间去体检,发现多了一个甲状腺结节,医生说可能跟感染新冠有关系。

       第二次感染症状比上次严重很多,第一天就发高烧,感觉喉咙痛、咳嗽、鼻塞,从晚上9点开始睡,但一整晚都没有睡着,因为头太疼了。当时以为自己没什么事还洗了个澡,症状就加重了。第二天整个人没有力气,高烧39度,一整天都晕乎乎的。反复高烧持续了3天才退下来,现在第七天刚刚转阴,还是会咳嗽和鼻塞。

       我第二次感染的时候,公司里已经很严重了,我父母都感染了,抗体可能在6个月内还有作用,再长就没什么用了。

       张兆华,男,26岁,未接种疫苗

       2022年7月第一次感染,2022年12月第二次感染,间隔5个月

       第一次感染难受了两三天。刚开始是嗓子疼,第二天早上五六点钟直接被疼醒,之后开始头疼,熬了一整个通宵都睡不着,第三天头不疼了,咳嗽了两天,基本上就没事了。

       第二次的痛苦程度,是第一次的至少三倍以上。第一个晚上浑身不自在睡不着觉,两三个小时醒来一下,醒也不能完全清醒,睡也睡不踏实,一量体温38度多,一直翻来覆去熬到了早上六点多。光是反复发烧就折磨了我三五天,水在手边我都不想拿起杯子,过了一个星期才减轻了,现在已经第十天了,偶尔还会咳痰。

       这次感染我比较诧异,因为近几天也没怎么出门,也没和别人接触,想不明白怎么就感染了。

       二、重复感染后,如何看待新冠病毒?

       尽管网络上有不少“应阳尽阳”“早阳早好”的声音,大部分受访者都表示不希望反复感染,一方面,感染的过程比较痛苦,另一方面,人们担心反复感染会对免疫力造成损害。

       在此次采访中,我们听到最多的声音,是“能不感染就不感染,因为挺难受的”“把自己的防护做好,但最后感染了确实也没有办法”。

       1. “既然逃不掉,只有乐观面对了”

       木木,男,39岁,已接种3针疫苗

       2022年3月第一次感染,2022年12月第二次感染,间隔9个月

       新冠刚开始的时候很危险,现在已经过去很久了,它就像一场感冒而已。

       我现在觉得越早感染越好,第一次被感染以后,我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感冒,我觉得是感染之后有了抗体,不太容易马上生病。

       听说时间过3~6个月就容易再感染,我刚刚康复,身体还有抗体,所以觉得无所谓。不过主要目的是身体健康,我也还是小心点,尽量别再被感染。

       被被,36岁,上海,已接种第1针疫苗

       2022年4月第一次感染,2022年12月第二次感染,间隔8个月

       这一波来之前我蛮害怕,毕竟之前得过一次,不过真的看到第二条杠的时候,也觉得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既然逃不掉,只有乐观面对了。

       我看到国外的研究,说重复感染一次比一次轻,我觉得这个东西还是有一定抗体的。就我自己亲身经历来说,没有那么吓人,就当再打一针加强疫苗。

       2. “没有那么恐怖,也没有那么无所谓”

       张兆华,男,26岁,未接种疫苗

       2022年7月第一次感染,2022年12月第二次感染,间隔5个月

       2020年初我在家50多天没出门,被这个东西吓到了,挺害怕的。

       第一次感染完,我觉得好像也没那么恐怖,非常确定这就是一个重感冒,一点事都没有。

       第二次感染之后,我心态又变了。它不像一开始认识的那么恐怖,也没有后来以为的那么无所谓,它还是一次比较重的生病,需要重视起来,尽量别感染。

       3. “我对重复感染还是挺害怕的”

       小胡,女,00后,已接种3针疫苗

       2022年4月第一次感染,2022年12月第二次感染,间隔8个月

       我对重复感染还是挺害怕的,因为网上很多人说,感染了很多次之后身体会越来越差。我现在已经第二次了,照这个情况发展下去,离第三次、第四次也不是很远。

       有很多国外的小伙伴,经历了好几次感染,我会去看他们的经验贴,看一下别人的情况怎么样。我现在觉得能不感染就不感染吧,把自己的防护做好,但真的感染了确实也没有办法。

       Max,女,24岁,已接种3针疫苗

       2022年4月第一次感染,2022年12月第二次感染,间隔8个月

       一开始觉得这种事情肯定不会到我身上,自从第一次感染之后就小心了一些,第二次感染之后觉得确实不要再得了。因为重复感染对身体还是有很大影响的,每次发烧都会影响肺部、身体各种功能,所以有点焦虑。

       有人觉得越早越好,现在看来也不是什么好事,因为病毒会变异,每次感染的毒株可能都不一样,但抗体可能只有六个月。我挺担心第三次感染的,因为防不胜防。

       小贝,女,28岁,已接种2针疫苗

       2022年3月第一次感染,2022年12月第二次感染,间隔9个月

       知道感染之后觉得挺丧的,担心已经有了第二次,那会不会有第三次、第四次,新冠这个事没有人能说得清后果,不知道自己会不会遇到一些其他问题,所以还是蛮担心的。

       我身边很多人非常支持放开,他们觉得感染是不可避免的事,甚至希望早点感染,所以也不爱戴口罩。当时我有一个思考,政策放开会不会对我以后的交友产生影响。比如有些人就是不爱戴口罩,就是喜欢去人多的地方,那这个人携带病毒的几率就比较大,那我是不是要跟他减少接触,我自己也产生了这样的疑问。

       4. “主要担心老年人”

       芊眠,女,29岁,未接种疫苗

       2022年4月第一次感染,2022年12月第二次感染,间隔8个月

       对于平时身体健康的人来说,我一直没有觉得疾病本身很可怕,我担心的都是其他事。

       第一次感染我主要担心家里的小朋友和猫,万一我们要去隔离,娃怎么办?猫怎么办?担心会不会传染给邻居,邻居会不会很怕我们。

       现在主要担心老年人。这一波受感染的老年人很多,医院里人也很多。我的外婆和奶奶都80多岁了,这次都感染了。只能庆幸她们没有出现危险症状,如果真的严重到去医院,家人肯定是很担心的。

       三、行为上,有哪些应对/预防的措施?

       经历过两次感染之后,不少人对疫情采取了更为谨慎的态度,表示不能再掉以轻心,要做好防护、佩戴口罩。此外,有人坚持健身习惯,提高身体抵抗力,有人购买血氧仪、制氧机,以备不时之需,还有人去医院拍片,检查肺部是否受到损伤。

       此外,人们对于疫情的一个共识是,防范病毒不应打乱正常生活的节奏。就像受访者@张兆华 所说的:“正常走路过程中受伤了,伤口包扎包扎还是要往前走,不能一直围着这个事转。”

       1. “去医院检查”

       小胡,女,00后,已接种3针疫苗

       2022年4月第一次感染,2022年12月第二次感染,间隔8个月

       我担心感染之后可能会伤害到肺部,所以去做了个CT,出来结果是正常的,才放心下来。大家咳嗽很严重的话,还是要去医院查一下。

       2. “防护措施该做还是会做”

       龙猫,女,90后,已接种3针疫苗

       2021年12月第一次感染,2022年1月第二次感染,间隔2个月

       现在出去吃饭会比较谨慎,防护措施该做还是会做的。虽然大家都已经感染过了,有群体免疫,但还是担心会感染新的毒株。吃过一次亏之后不像之前那么嚣张了。

       Max,女,24岁,已接种3针疫苗

       2022年4月第一次感染,2022年12月第二次感染,间隔8个月

       第一次感染之后,我觉得自己身体素质没有跟上,就去健身了,结果还是没有抵抗住这个病毒。我觉得有机会还是要健身,病毒来了就是看自身免疫力能不能打败它,要保持良好作息和适当锻炼的习惯。

       现在就是与病毒共存的时代了,每个人还是要做好自我防护,我觉得普通口罩没什么作用,基本上能戴N95就会戴N95。

       3. “购买退烧药、血氧仪、制氧机”

       芊眠,女,29岁,未接种疫苗

       2022年4月第一次感染,2022年12月第二次感染,间隔8个月

       我们家已经备好了一些退烧药、血氧仪,可以在家里监测自己的情况,万一有什么不舒服,也知道什么时候去医院,不至于特别焦虑。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防护,该怎么过日子就怎么过日子,不可能因为这个病毒就不出门了、不上班了。

       张兆华,男,26岁,未接种疫苗

       2022年7月第一次感染,2022年12月第二次感染,间隔5个月

       第二次感染之后,因为症状有点重,我担心家里老人受到影响,就买了制氧机和血氧仪。

       生病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没有这个病就有别的病,所以还是要正常生活。正常生活的同时,戴口罩、多锻炼、家里多备一些药品、给老人准备一些医疗仪器。

       小贝,女,28岁,已接种2针疫苗

       2022年3月第一次感染,2022年12月第二次感染,间隔9个月

       我确实不想再感染了,去人多的地方还是会把口罩戴好,做好手部消毒。这次我父母、外公外婆都感染了,因为外公外婆家里有吸氧机,我现在让他们每天轮流吸氧,我也给他们买了血氧仪,但过了一个周才发货,当时发现很多店都已经缺货了。

       4. “少看社交媒体,减少焦虑”

       芊眠,女,29岁,未接种疫苗

       2022年4月第一次感染,2022年12月第二次感染,间隔8个月

       我自己有一个感觉,如果平时经常上社交媒体,会觉得这波疫情特别吓人,因为症状不严重的人,可能不太在网上分享这些经历,只有特别难受的人,会想要在网上分享一下。

       我觉得特殊时期还是少上社交媒体,少给自己制造焦虑。如果我看到一些很奇怪的谣言,在我查清楚它是假的之前,我还是会焦虑一下,这就是一种内耗,所以我选择少看社交媒体,少看一些群消息。

       四、写在最后

       截至发稿当日(2022年12月29日),“新十条”推出还未满一个月,全国各地大多数人仍处在初次感染阶段。

       因此,我们能够采访到的有过“二次感染”经历的样本有限:他们大多是活跃在社交媒体上的年轻人,无基础疾病,属于新冠轻型病例。尽管无法代表所有“二次感染”可能出现的情况,但希望给大家提供一些宏观数据以外的参照。

       现阶段,人们对于二次感染有许多不科学的认识。网络上充斥着各类信息,或是以耸人听闻的方式捏造谣言,或是对二次感染的症状及伤害轻描淡写。我们希望以9名新冠重复感染者的真实经验,提示大家,二次感染没有那么可怕,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此外我们也想表达,目前有许多关于二次感染的研究,但并非所有二次感染者都遵循着“具有显著性”的研究结论。例如,有研究表示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降低二次感染风险几率,而受访者中超过一半的人接种了3针疫苗,仍被二次感染。

       在二次感染的后果不明确的状况下,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对各种信息广泛参考、多加甄别,而非片面相信或全盘否定。如果因此而内耗,不如像受访者@芊眠 所讲的,少看社交媒体,少看群消息,让自己心态更平和,或是像@被被 在采访中说的那样,“既来之,则安之”。

       希望可以给您带来帮助!

       好了,今天关于“上海已开始二次感染”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上海已开始二次感染”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